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附录:从《台北人》的缺失说起
大约半年前,当我的《台北人》研析论文在《书评书目》杂志上连续刊载的时候,编者隐地先生一日来信,谈起读者对我这一系列论文的反应和gan想。他说,读者一般都认为我评论得极有dao理,也都承认《台北人》确实是一bu难得的文学佳作,问题是:这本小说,难dao就没有缺点吗?一bu文学作品,有优点,必该也有劣点吧?怎么不见欧yang子说起《台北人》的短chu1?因此,隐地建议我在论毕各篇后,另写一篇文章,专谈《台北人》的缺失,以结束我这一系列的“文学批评”论著。
当时我即回信对隐他说,我这些论文,与其说是“文学批评”不如说是文学作品的阐释与分析。固为我的兴趣所在,和讨论范围,是阐释《台北人》这本书的shen刻复杂的han义,与分析作者采取什么样的技巧,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,把此shen刻复杂的han义呈示传达chu来。换句话说,我是首先无条件地接受了作者表现在作品里的——未必一定就是作者本人的——人生观与宇宙观,而基于mei学的观点,进行研讨《台北人》诸篇小说之文字技巧。如何有力地,巧妙地,合乎逻辑地,把这一独特的小说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。如此,我个人对人世的看法,是否和《台北人》世界的zhongzhong景象互相印合,当然是毫不相干的一回事。
实在说,白先勇在《台北人》里创造的想像世界,和我们现代大多数人的经验世界,颇有一些不相符或不相容的地方。我可以站在今日一般人的立场,用理xing批判态度,对《台北人》世界的景象与dao德价值观,提chu以下几点责评:
一、“过去”不见得真那样mei,那样充满活力和光荣;“现在”也不见得那样丑,只剩下腐朽和败亡。这一点,从文化、社会、国家、个人,四方面来引申,都是同样的。就以文化上的一个问题为例,《台北人》的世界,十分排斥西洋科技文明。可是机qi和科学,亦有“mei”chu1,为人类带来了多少福利!
二、人类虽然绝对逃脱不了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天命,但世上许多事情,还是可以单靠我们的意志和努力,改变发展的方向,只哀叹而不行动,岂非大无志气?
三、“灵”“rou”不必如此对立。情和yu,在一般情形下,是相随而生,不是对峙对敌。灵rou之间其实也难划chu明确的界线,此外,爱情和青chun也无必然关联。失去了青chun的人,也可以真情相爱。生长在台湾的现代人,同样也可能jing1神恋爱。
四、“现实”未必丑陋可鄙。死命攀住没有可能实现的幻想,或没有现实为支柱的理想,不一定就能使人气质高贵,保住尊严。
五、《台北人》世界里,迷信观念太重。
以上五点,只是笼统而言。若要细加讨论,举例详述《台北人》世界的独特xing,或异于寻常chu1,我可以轻易写上好几万字。而假设,作者表现在作品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之是否合乎现世大众,是决定文学作品优劣的条件或条件之一,那么,我上面列举的五大“责评”以及可写而未写的好几万言,全都是《台北人》一书的缺失。
回顾近年来批评界对《台北人》的评论,凡是贬抑此书的,所持论据大约也都不外乎上列五点。也就是说,《台北人》的“劣点”或“缺失”显然不是作品本shen艺术造诣的问题,而是作者表lou的人生态度问题。但,对于作者所持人生观的批评,是不是文学批评?或,退一步说,是否和文学批评有些关联?这个答案,完全维系在“文学”二字zuo何zhong解释。
有人认为文学是一zhong手段。有人认为文学是手段,也是目的。有人认为文学就只是它本shen的目的。这是一个争辩不完的问题。所以,我们寻求的答案,也因各人文学观之不同而异。
如此,所谓“文学批评”涉及范围如何,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。而且照字面意义,甚至可以解释为“有关文学的任何批评”定义实在han糊不清。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希望人家把《王谢堂前的燕子》一书,即我讨论《台北人》的一系列文章,比较明白jing1确地指称为“文学作品的阐释与分析”
话说回来,让我们就假设,文学作家表诸作品的人生观之xing质如何,真能或多或少影响作品的优劣。然而,这zhong基于世俗一般dao德观或价值观的批评,用之文学作品的品质鉴赏,在实际评价时,会发生一些gen本无法解决的困难。现在让我慢慢加以解说。
首先就是“对不对”或“正不正确”的问题。我们有一dao德训条:“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