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二十二章相会二条城(3/6)

人,被无辜殃及的黎民百姓,比起为他欣然赴死的众多家臣,这些人更为悲惨。

“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…”七十高寿的家康,还在为亡灵祷告。

家康放下日课,离开骏府,最后一次上洛,是为庆长十六年三月初六。

家康中途去看了看业已筑成的名古屋城,感到无比快慰。十七,家康一行到达京城。一进入二条城,他备感须尽快见见秀赖。通过织田有乐斋,家康把自己的心思转达给了秀赖。

对此次家康和秀赖在二条城的相会,世说纷纭。听来最合乎情理的说法便是:“大御所把德川和丰臣两家地位颠倒,昭示天下。”然而,这种所谓示威,完全无必要,因为筑建名古屋已证明一切。还有人说,家康定欲把秀赖传到二条城赐死,故淀夫人开始最是强烈反对,但被业已洞察天下大势的加藤清正和浅野幸长一番安慰,不得不勉强答应…诸此种种,传得有模有样。人们认为,若秀赖现在拒绝家康的要求,不肯上洛,家康便会立刻发兵攻打大坂。故在高台院、织田有乐斋、片桐且元等人的劝说下,淀夫人方无异议。

街坊巷间议论纷纷,然而实情究竟如何?

家康希望见到秀赖的心意,已由将军夫人、常高院和松丸夫人之口传到了淀夫人耳内,故淀夫人本人对此次相晤也颇为期待。让她担心的并非家康,而是德川家臣。大坂城内现还有众顽同之人,坚信家康乃是篡夺天下之人,对他怨恨至极。同样,德川一方亦应有不少人视丰臣为敌。这才是淀夫人感到恐惧之处。

织田有乐斋将家康的意思转与秀赖后,又向淀夫人禀报。淀夫人只问了一句:“高台院对少君此次上洛有何看法?”

“高台院毫无二言。使者乃夫人识得的板仓大人。”

“我也去,是否不甚方便?”

有乐故意严肃地摇摇头“不管怎生说,此次上洛乃是为了新帝即位,还请夫人三思。”

“就是说,并非女人抛头露面的时候?”

“嗯,这…我以为,让加藤清正、浅野幸长、福岛正则、池田辉政等丰臣旧臣一同前往,得体地拜见将军和大御所,对少君未来大有好处。”

听有乐斋这么一说,淀夫人笑着点点头“好,少君也长大成人了。你和市正好生商议此事。”

有乐斋看出来,淀夫人很想见见家康。但他亦明白,家康公甚是重视此次上洛,最好莫要掺入个人私情。故他又加了一句:“此次非游玩。大御所且不论,德川家臣对大坂尚有戒心,最好还是仪容严整前往。”

片桐且元、加藤清正和浅野幸长则担心有意外发生。清正担心,关原合战时于伏见遭死难的德川家臣不少,若那些人依然心怀怨恨,很可能鲁莽地趁势起事,对秀赖不利。斯时他和浅野只有舍命保护。故他们决定下船后直接进城。这种想法,对此时的武将来说自然而然。

福岛正则因担心众人均随同前往,太过张扬,故决定不去,此举本属正常。世人对此却又有妙论,认为福岛正则是为了留守大坂。因为万一二条城有事,家康定会立刻发兵攻打大坂城,那时福岛便可迎战云云…

家康并非世人所想的那般。庆长十四年,他就“抱恙在身,脉象不稳,目常朦胧”每日誊写南无阿弥陀佛,翘首期待秀赖上洛。

然而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狼人,对各种传闻津津乐道,忖度清正的悲壮,却把一介莽夫福岛正则看作诸葛孔明一般的深谋远虑之士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