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君之躬,今为洪宪之世矣;
“闻鼓鼙而思良将”这是康有为的满腔心事。但是,他没有良将,他只是光一人。虽然如此,他却毫不灰心,他仍要为中国设计前途。五年前,几千年有皇帝的古国,一朝不再有皇帝了。共和、共和,共和变成了时髦的
号。孙中山在南京
了临时大总统,向北京提
了和议条件,要求清朝皇帝退位,宣统皇帝退位了;北京方面,军政大权落到袁世凯的手里,经过暗盘的谈判,孙中山把总统让
来,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。中国这么大的国家,竟被革命党和老官僚这样私相授受,怎么可以呢?中国
给孙中山,固然可虑;
给袁世凯,岂不也半斤八两吗?
在梁启超、蔡锷师生二人联手行动的同时,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也加了。康有为在云南起义时,一面秘密写信给蔡锷,叫他设法收复四川;一面变卖房地,以为资助。梁启超
兴他老师也参与这一行动,但是,当他发现康老师的真正目的是在打倒袁世凯后,把清廷皇帝复辟,他震惊了。在蔡锷死后,康有为以太老师的
分,写了一对挽联,内容是:
谭老师因此患难有所不避、坐守待死,其实才正是他不肯一走了之的原因,站在‘则皆民也’的立场,他也不要单独丢下光绪在北京。当然,这也只是原因之一。刚才我说过,每解释,其实都可以成立,你所认为的‘死君’原因,自是又加了一
。谭老师绝不是狭义的‘死君’,基本上,他是反对皇帝的。在这一
上,他死后十六年,你我又联手贯彻他的思想了。古人说:‘西方圣人,以一大事因缘,
现于世。’谭老师一生三十三年的短短生命里,就是以此大事因缘,
现于世,为我们中国人奋斗的目标,留下了南针与血证,他现
说法,为中国人留下伟大人格的榜样,叫我们去怀念、长想。这也正是他跟我们的因缘…”梁启超说着,泪光已经闪
来了。
“有你我在,就不让人把中国人看扁!”梁启超接过去,用力地说“你我就分努力去。事情成功,什么地位都不要,回
我们的学问;事情失败,准备一死,既不跑租界,也不跑外国!”
就这样的,蔡锷从梁启超家里,化装逃往日本,转到他可以影响的云南,宣告起义,反对帝制;梁启超在半个月后也伺机潜往上海,转广西、广东,游说响应云南。在千辛万苦中、在九死一生里,最后达成了延续民国命脉的目的。可是,起义者本人,却付了相对的代价“洪宪皇帝”袁世凯在六月羞愤而死,活了五十八岁。蔡锷在五个月后,也积劳而亡,他死在日本医院里,只活了三十五岁。
思之故,怕闻鼓鼙之声来。
蔡锷了
“老师说得对,
看就是千千万万中国人,颂王莽功德、上劝
表了;
看袁世凯就当上皇帝了,这成什么话!全世界看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?中国人全是没骨气没人格的了,这怎么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