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黑黑
需要首先说明,这是过去了的那个时代的事。
一
我那时是真的准备好自杀了,但我想,何不看看那阔别了多年的故乡之后再去死呢?反正是遣送,一切都用不着我费心去安排。
我给前妻发了最后一封信,独自蹬上了西去的列车。信很简单:“在大家竞相高歌光用的时候,谁dao破了黑暗,谁也就面临了没有尽tou的黑暗——不知dao这本shen是光明还是黑暗。”反正我是准备去死了,不怕在我的档案中再加上一条“冥顽不化”不,我不是英雄。英雄不都是高瞻远瞩,信心百倍,从来不曾有过悲观、沮丧和伤gan情绪的么?我呢?凭良心说,那时只剩了悲观、沮丧和伤gan。铺盖卷在行李架上晃悠着,那上面捆着一条很结实的绳子…
二
故乡的山水依旧,故乡的人却多是陌生的。有些上岁数的我还能认chu他们,可他们却怎么也想不起我了。我无可奈何地向他们笑笑,想起了古人的诗句:少小离家老大回…但也颇觉无聊。只有故乡的黄土令我欣wei,大约埋在里面是很惬意的。
年轻的队长引我走上崖畔。清平河在村前无力地liu着,真象小时候村里那个说书瞎子的琴声。然而我想起了贺敬之的《信天游》:羊羔羔吃naiyan望着妈,小米饭养活我长大…进村的时候。我看见一个挖野菜的孩子在啃着一块糠团子。
年轻的队长一直上下打量着我,态度并不严厉,而且和善得近乎谦卑。大约是因为我穿的是制服,而且pi鞋虽旧却毕竟是pi鞋。从公社来村里的路上,碰上了一个拦羊的老汉。队长走过去和他“嘁嘁嚓嚓”地说话。“咋?在北京当干bu还嫌不mei?这看zuo过①了没有!”是老汉惊惜的声音。游子的悲哀,莫过于慈母的误解了吧?
崖ding上有两yan破旧的窑dong,围着一dao石tou堆砌成的院墙。我的心颤栗了。母亲再也不会站在院前的磨盘上喊我回家吃饭了。那儿,曾经是我的摇篮。
“就是右面这yan。”队长说。
没想到这也是我的墓地,我想。
“你大爹过世后,这窑归了张山家。张山,认得?张世发的儿,不认得?”
院门“嘎”地被推开了。忽然一阵狗叫。
我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。
“别怕,”队长说“‘黑黑’没力气咬人了。”
“黑黑”?!我以为是幻觉:左面那yan窑前趴着一只黑狗。小时候我也有一只黑狗。听瞎子说《大闹天gong》时,我曾憎恶过我那只黑狗。可是有一次,我拦羊时碰上了狼,要不是我那只健壮的黑狗,别说羊,连我也不至于有今天了。说来可笑,从那时起,我总认定二郎神的狗是黄的。孩子自有孩子解决问题的逻辑,他们想不chu更好的办法解释无可否认的矛盾,却又急于an着自己的想象去编排,为了求得心理的和谐。
这不是幻觉,左面那yan窑前确实趴着一只黑狗,没有光泽的黑mao已经遮盖不住一条条的肋骨,瘪瘪的肚子两边立着尖尖的大tui骨,骨尖似乎随时要刺破它自己的pi。它充满敌意的yan睛盯着我。却一动不动,只是不时嘶叫两声。这时我才觉到,它的嘶叫是那么疲弱,简直象孤苦病老的人在shenyin。
狗,多少唤起了我的兴致,唤起了我的乡情。我向“黑黑”走去。
“黑黑”挣扎着站了起来,龇着牙,hou咙里发chu“喔噜喔噜”的声音。
“别逗它了,‘黑黑’活不了几天啦。”队长的声音充满了同情和冷惜。
我掰了一块剩馒tou扔给了“黑黑”可是它看也不看,依然警惕地注视着我。喔嚯!是只好狗,童年的经验告诉我。我甚至觉得它就是当年救了我命的那只黑狗,或者是它的子孙。我的那只黑狗早已经死了,最终是被一只狼咬死的,父亲把它的pizuo成了褥子,捎给了我:我又把它带回来了。
“‘黑黑’吃吧!那么好的白馍馍,傻‘黑黑’!”一个十一、二岁的男孩子站在窑ding上冲“黑黑”喊。
“你下来,让它吃,”我对男孩子说。
男孩子绕到窑前,一把抱住“黑黑”的tou。“黑黑”yan里虽然还闪着凶光,但却趴在男孩子怀里,用一zhong奇特的声音叫着,象一只挨冻的母ji发chu的拖长的叫声。这声音我懂,它是在哺哺地诉说刚才的委屈呢。看来,这个男孩子是它最信赖的人。